第一部分事業單位
04-6-27事業單位指為社會公益事業《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》
事業單位的定義——為了社會公益目的,教、科、文、衛
國有事業單位指——全民所有制
特點:——不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力,不具行政職能
經濟社會雙重性
腦力勞動,勞動產品為知識和精神產品。
(1)類別:
行政支持類——非政府公共機構類——計生協會,社科院(純公共產品)
社會公益類——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——考試管理中心(準公共產品)
經營服務類——如園林設計
事業單位的管理是指——國家對其的管理,不是其自身內部的管理
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實質(要解決的問題)——政府與事業單位關系的問題
社會力量可以舉辦事業單位
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形成的原因——經濟根源(計劃經濟),政治(中央集權),思想(認識誤區)
改革開放后事業單位特征——非政府,非營利,非特定多數、非實物生產,非權力依附性。
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
.........趨勢——政企分開,政社分開,企社分開
建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因——社市經濟的建立發展
(2)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形成:
①醞釀:86-4(人大六屆四次會議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》第一次提出“事業法人”的概念,建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最基本
的法律依據
②起草修訂試點:最先試點——安徽省,共19個試點省市
③實施:1999-4長沙——正式啟動
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內容——P6
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方式——登記管理:申、受、審、核、發、公告
監督管理
事業單位審批—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
事業單位管理——分級管理,分類指導,分類改革
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——多源性、勤儉性、紀律性、保障性
事業單位資金來源——財政補助收入、上級補助收入、事業收入、經營收入、附屬單位上繳收入、其他收入
事業單位有自己的名稱、組織機構、和場所,獨立承擔民事責任(不是各種法律責任)
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——教科衛
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——聘用制、崗位管理
1998年事業單位納入醫療保險,
1999年失業保險
2001年養老醫療、失業、保險的關系轉接問題
2003-3-30人事制度改革在衛生系統試點
事業單位的編制標準的依據是——事業單位性質的明確界定
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目標——轉變政府職能,建立新型公共事業管理體制
改革方向——社會化,法制化,民主化
改革原則——政事分開(事業單位沒有行政級別)
改革的條件——①社經體制的初步建立,②政府改革的深入
改革的基本方式——分類改革
改革的關鍵——確立合理的分類管理制度
事業單位管理職能中的首要職能——人事管理
事業單位管理中居核心和關鍵地位的是——人事管理
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則——公平競爭(公開、平等、競爭、擇優);功績制;依法管理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則——公平競爭(公開、平等、競爭、擇優);功績制;依法管理
人事管理制度的內容——考核、工資、職稱、培訓
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——分類管理
職稱——源于職務名稱,專業技術水平、能力、成就的等級稱號
職稱特征——
專業技術職稱的特點——結構比例,職責明確,工資掛鉤,一定任期
專業技術職稱聘任的基礎——設崗
任職資格評審——初審意見,無記名投票2/3有效,聘任制,一般1-3年
1990年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考試,全國統考,全國有效
職業資格證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有效,注冊有效一般為3年
工資的作用——保障、激勵、調節
全額撥款——固定70%,活30%
差額撥款——固定60%,活40%
培訓的原則——理論聯系實際,按需施教,學以致用、講求實效
培訓對象——專業技術人員,管理人員,工勤人員
培訓方式——正規學校、非正規學校
1